民间风俗-西藏“祈愿幡”风马旗的作用
《中国藏族风俗中的风马旗》
在雪域高原的广袤天地之间,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——风马旗。无论是在四川、青海、甘肃的藏族聚居区,还是在遥远的尼泊尔、锡金、不丹、克什米尔等地,这些彩色的小旗都在风中摇曳,仿佛是天地间的精灵。
这些风马旗,藏语称之为“隆达”,也有“祭马”、“禄马”、“经幡”、“祈愿幡”等多种称呼。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,因为它的名字本身就是对其实质的直接描绘:“隆”代表风,“达”代表马,寓意着在风中驰骋的马。
如同西藏其他艺术一样,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,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宗教意念。它不仅仅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,更是与神灵沟通的一种媒介。每当生辰吉日、年节庆典之时,五彩的风马旗被张挂起来,象征着天、地、人、畜的和谐共生。
在广袤的草原上,牧民们在刚搭建的帐篷上系上风马旗,祈求在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中得到神灵的庇佑。朝圣者在荒漠中跋涉,扛着醒目的风马旗,祈求旅途平安。江畔湖边的人们遍插风马旗,表达对水神的敬畏;而生活在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的风马旗,则是对山神的供奉和祈祷。
前后藏地区的人们喜欢在房顶与门首挂风马旗,这是他们对人畜兴旺、时运亨通的期盼与祝愿。在江两岸,我们可以看到以整匹整幅棉布印成的巨型风马旗,层层叠叠地覆盖在风水宝地,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吹拂,仿佛无数僧众昼夜不停地诵经祈福。
甘肃、青海的藏区还有在隘口与山顶放飞纸制风马旗的习俗。正月寒风劲吹时,这些纸制的风马旗如雪花般飘入云端,以此娱悦天神。而在活佛尊者圆寂之时,家家户户都会将房顶的风马旗置放倾斜,以示哀悼与尊敬。
风马旗不仅是一种文化的象征,更是人们精神世界与神灵沟通的桥梁。它随风飘扬,将人们的祈求、愿望带入神秘的天际,让神灵得以感知人间的期盼与愿景。